茶与人

    《 茶与人》


     上次台湾茶展,问对方价格,台湾佬说“在台湾,很忌讳问价格,再差的茶也都有其优点”,当时不怎么理解,不讲价格,我怎么知道适不适合我的消费水平呢?现在想想,才稍微知晓其中的一些味道。


     我们往往太在意价格,在意价格与自己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,一旦带着潜意识的一种拒绝与接受时,也就很容易忽略了对一款茶本身最客观的体会;同时又因为价格关系,直接就排除了太多在自己承受范围之内的其它茶,而茶叶价格的本身又不像其它商品那么的贴近其本身最真实的价值,也就是说我们是在用一个本来不应该作为标杆的因素作为参考,岂非舍本求末乎?


     一款茶的审评基本分为两大类:外形和内质。外形包括形态与色泽;内质则为香气、滋味、汤色、叶底。许多人往往因为外形,忽略了内质的好坏,再加上以价格为标杆,这已经把自己束缚到了一个多么狭窄的空间啊?从价格到外形,有多少人能走到内质呢?


     再来想台湾人的话“即便再差的茶,也总有其优点”,确实有其深层的意义所在。再好的茶,遇上不懂它的人,好也总是一种熟视无睹;再差的茶,遇上爱它的人,差也无关紧要。正如我带着上好的安吉白茶回家,亲友总是说“确实是好茶,但是口味太淡,喝不惯”。这就不是因为价格的高低或者品质的好坏,而是一种习惯性的个人偏好,他们习惯了浓茶,只有浓茶才会让他们过瘾才会感觉有味,难道能说他们有错吗?绝对不是,只是不契合他们的口味罢了!抛开外在的一切因素,从其内在的本质中来寻找与发现适不适合自己,这才是真正的寻者!


     茶如此,人呢?地域概念、风俗概念、身份概念、工种概念、年龄段概念……社会已经把每个人被动的帖上了多少种标签?人们都总是有意无意的戴着这种有色眼镜看人或者被看,真正有几个人才会注意到人的本质与内在呢?

评论
热度(2)
© | 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