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Change your thoughts, Change your life》

《Change your thoughts, Change your life》

(一)

三年前此时的盛夏,我和小祝被公司流放在安吉。一天下班,突然停电,纹丝不动的空气中充斥着无尽的酷热难耐。

小祝说“停电也就罢了,怎么连一丝风也没有?”

我脑中一闪说“走,没有风,咱自己造点风去。”

小祝不解,我亦不言。

下楼,骑上电瓶车载他,冲出门的一瞬间,我问“有风吗?”

小祝恍然大悟——“有”

人自端坐,清风徐来,是谓有风;

清风不来,人若自动,亦是有风。

妄求风来,谁能赢天?古今只有一个能借到东风的诸葛孔明;虽然无风,换种方式,却也完全可以享受到清风的凉爽,岂不一样?我总是警戒自己“切莫思维定式,一旦思维定式,就完了”,然而,这种“定式”的根源在哪里呢?——思维!

(二)

杨绛对钱钟书《围城》的阐释总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——“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,城外的人想冲进去。对婚姻也罢,职业也罢,大都如此。”长久以来,我对此言亦是惶恐不安,担心自己陷入此种城里城外之哀而裹足不前。后来读杨绛《我们仨》突然想,写《围城》的钱钟书,和以此言评《围城》的杨绛,无论婚姻,还是职业,何曾有半点城里城外之惑呢?真正的“围城”,恐怕不是婚姻,不是职业,不是所有的外在一切,只是自己的思维!

在我毕业前来杭找工作的实习期,公司给了我一个培训学习的机会,目前想来,影响着我一生的轨迹。一次上课,一位老师讲“无论你是自然学科,还是人文学科,最终必然应该上升到哲学角度,牛顿、爱因斯坦都是这样。也许在你们看来,哲学比较苦涩、比较深奥,但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话来说,哲学就是关于人生、关于社会、关于人类思考的一门学说,你越早想明白,你越少走弯路,你也越早拥有你想要拥有的人生。”

这番话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我来说,可谓是恰到好处的醍醐灌顶,一个没有自己思想、自己原则、自己品格的人,怎么可能真正走出完全属于自己的人生、家庭、事业轨迹呢?物质与精神,生存与生活,身体与灵魂,凡此种种,完全的领悟参透,绝非一朝一夕之间,但只要有这种思维的意识,起码就不会再稀里糊涂的虚度光阴了。人所急切的,一定是最不需要快速解决的,比如金钱,比如权势;人所忽视的,恰恰是最需要马上采取行动的,比如思想,比如健康。

人和动物,都有一种最原始的自然属性——“趋利避害”。这个“利”与“害”的大小、长短、高低,大概就是区分人和动物的一种尺度,当然也是区分人与人的某种标杆。有的图眼前,有的看长远,有的为私欲,有的顾大局,有的斤斤计较,有的坦坦荡荡。真正的强大不是色厉内荏的嚣张,而是堂堂正正的真诚;真正的成熟不一定是饱经磨难的沧桑,也许还有触类旁通的从容;读书使人明智,同样可以明智的其实还有善良。人生有千万种姿态,而每一种姿态其实都没有那么苦不堪言,思维层面的张弛度,决定着每个人的一生。

(三)

公司每天中午一个半小时的吃饭休息时间,下午一点上班。刚进公司时,在我中午睡觉时,领导把我叫醒干活,前两次我很不情愿的起来,并且给他讲了下午一点上班,终于,在他第三次叫我的时候,我抬起头来看了一眼挂在墙上的时钟,12点多一点点,随手向他指了指时钟,趴下继续睡觉,从此,下午一点之前,他再也没叫过我起来干活。

我这种风格,自然而然是得不到公司的任何赏识与半点好处的,但又如何?我早已看清楚了公司的用人以及奖酬面目,卑躬屈膝、媚上欺下,我所不屑;望梅止渴、画饼充饥式的虚幻蓝图,我亦不齿。一个人的本性也许不太容易看破,但是看透一个公司的根性却没那么复杂。一个不懂得维护自己正当利益的人,一个学不会拒绝的人,是很难获得别人真正的尊重的,人不可有傲气,但不可无傲骨!做好自己本职工作,其实就够了。在如今这个信仰缺失、践踏人性的氛围里,要想在公司里获得较高回报,要么你拥有别人无法比拟的才华,要么你忍得下被人肆意愚弄的摆布,要么你完全精通马屁之术,而事实上往往是后两者的最佳结合!

然而,人总是要生存的。我虽敬佩于颜回的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”但我还是希望能够拥有物质与精神的真正自由。工作收入不高,只能业余求之,这样,无论业余收入多少,最根本、也是最为重要的是无需为了工资以工作为奴。就像我比较欣赏的关于读书的这段话:“读书本身没什么了不起,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本身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这个现世与现实,你还有追求,还在奋斗,还有不满,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,另一种生活方式”。所以我喜欢爱书之人,不仅仅是因为彼此间有更多谈天论地、共话古今的话题,而是因为读书这个行为本身的这种意味!爱书之人,无论美丑,无论贫富,无论贤愚,都有一种暗香浮动的沁人心脾,润己在无声之间。

许多人说应该在工作中学习,这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一个自我麻痹的伪命题,即便真有工作中的学习,这种学习绝对不单单是学到工作技巧与生存手段,而应该是学习独立坦荡的人生品格。陈寅恪在悼王国维碑文中说“先生之著述,或有时而不章;先生之学说,或有时而可商。惟此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,历千万世,与天壤而同久,共三光而永光。”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,无论工作,还是生活;无论家庭,还是社会,这都是真正的人生课题。 

每个人的小孩子阶段都有其最单纯的认知灵敏度——高兴则笑,不高兴则哭;健康则乐,微恙则闹;满足则安,不满足则叫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被读书学习,被言传身教,被灌输各种所谓的正确概念,这种灵敏度开始逐渐丧失,慢慢开始所谓的成熟,学会掩饰自己的高兴不高兴,健康不健康,满足不满足。最终不得不随众人之喜好而喜好,随众人之憎恶而憎恶,喜不知其所喜,憎不知其所憎,浑浑噩噩,人云亦云。苏东坡在《洗儿诗》写到——“人皆养子望聪明,我被聪明误一生。惟愿孩儿愚且鲁,无灾无难到公卿。”愿愚且鲁,东坡悟的真透,所以我从来不在乎别人说我单纯幼稚!赤子童心,愚则愚矣,我不欺人;鲁则鲁矣,人莫欺我。恰如张岱所言“人无癖不可与之交,以其无深情也;人无疵不可与之交,以其无真气也。”我有癖也,亦有疵也,交与不交,我无谓也!

曾经一同事问我工资多少,我实言告之,他等了许久,我一直没反问他工资,最后他憋不住问我“你怎么不问我工资多少?”,我笑而不言。一方面我不想知道,另一方面我清楚他不会告诉我实话。既然如此,何必自己挖个被他欺骗的坑呢?还不如不问!类似这种问题,你问,我虚言回之,其实无可厚非,但有失信用;你问,我实言回之,虽有尴尬,但是一种起码的尊重;我不问,你不答,合乎礼数;我不问,你自答,出于真挚!许多人觉得如今这个社会人心险恶,世态炎凉,而事实上没那么复杂,想明白了便是简单,想不明白便是复杂。人之所以被骗,虽然骗人者有问题,但更多的时候其实是自己主动为对方创造欺骗自己的机会!

(四)

我还清楚的记得,我是在从杭州图书馆借书回来的公交车上读到余秋雨《黄州突围》评苏东坡的这段话:“艰苦的物质生活,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,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。这一切,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,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。他,真正地成熟了——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,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,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,成熟于穷乡僻壤,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。幸好,他还不年老,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,对一个男人来说,正是最重要的年月,今后还大有可为。中国历史上,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,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,脚步却已踉跄蹒跚。与他们相比,苏东坡真是好命。”

如今依然还记得当时读到这段话时内心的触动。我从不掩饰对苏东坡的喜爱,虽然我自知终老此生,也难及东坡半根毫毛,但却甘愿效法东坡黄州五年沉淀。如今,距离我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还有不到半年时间,再沉淀一些,再出发的时候,希望能有一个新的维度。

年少轻狂时,人多急于求成,左冲右突惟求上前,所以最需一个“稳”,戒骄戒躁,安若磐石,固根浚源。

稍有所定时,人多安于现状,虚度光阴裹足不前,所以最需一个“进”,审时度势,顺势而为,开花结果。

七月杭城的前半月,风雨晦暗,众人戏言“冻成狗了”;七月杭城的后半月,烈日炎炎,人又戏言“热成狗了”。我实在想不明白,晴雨冷暖,皆乃平常之事,世人怎能皆以狗者喻之?看看苏东坡怎么说——“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。”晴观潋滟,雨望空蒙,淡妆浓抹,总是相宜!

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,

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.

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,

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.

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,

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.

……

 

2015.7.25于杭州


评论
热度(2)
© | Powered by LOFTER